羅勒
【藥材名稱】羅勒【拼音名稱】luole
【別名】熏草,燕草,蕙草,西王母菜,蘭香,零陵香,香草,香菜,鈴鈴香,鈴子香,翳子草,矮糠,千層塔,九層塔,香花子,家佩蘭,蘇薄荷,紫蘇薄荷,魚香,薄荷樹,省頭草,香佩蘭
【科屬】為唇形科植物羅勒的全草
【產地】在長江以南地區有逸為野生。
【性味】【性味歸經】味辛;甘;性溫。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化濕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主感冒頭痛;發熱咳嗽;中暑;食積不化;不思飲食;脘腹脹滿疼痛;哎吐瀉??;風濕痹痛;遺精;月經不調;牙痛口臭;胬肉遮睛;皮膚濕瘡;癮疹瘙癢;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中成藥】共有 24 種中成藥使用羅勒: 康齒寧乳膏 丁硼乳膏 丁香羅勒乳膏 天和追風膏 神農鎮痛膏 麝香跌打風濕膏 蘇紅絡通酊 乳香風濕氣霧劑 麝香祛風濕膏 麝香祛風濕油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搗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亦可煎湯洗或含漱。
【注意】
氣虛血燥者慎服。
【采收儲藏】
開花后割取地上部分,鮮用或陰干。
【炮制工藝】
揀去雜質,稍潤后切段,曬干。
【化學成份】
全草含揮發油,分離并鑒定出17個成分:丁香油酚(euge-nol),牻牛兒醇(geraniol),芳樟醇(linalool),甲基胡椒酚(methylchayicol),羅勒烯(ocimene),1,8-桉葉素(1,8-cineol),檸檬烯(limonene)△3-蒈烯(△3-carene),α-蒎烯(α-pine-ne),二環倍半水芹烯(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1-表二環倍半水芹烯(1-epibicyclos-esquiphellandrene),丁香油酚甲醚(eugenol methyl ether),肉桂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3-已烯-1-醇(3hexen-1-ol),3-辛酮(3-octanone),茴香腦(anethole)和糠醛(furfural)。全草含總黃酮甙0.6%-1.1%,甙元主要為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kaempferol),咖啡酸(caffe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多酚類化合物(polyphenols),蕓香甙(rut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葉含多類成分:①黃酮類:槲皮素,異槲皮素,槲皮素-3-O-二葡萄糖甙(quercetin-3-O-diglucoside),蕓香甙,山柰酚,山柰酚-3-O-蕓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6],圣草素(eriodi-ctyol),圣草素-7-葡萄糖甙(eriodictyol-7-glucoside)和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2)[7]。②香豆精類:馬栗樹皮甙(escu-lin)和馬栗樹皮素)esculetin)。③其他成分:咖啡酸和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花含熊果酸,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β-谷甾醇。
【藥理作用】
1.對胃粘膜的作用 羅勒葉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甲醇提取物、黃酮甙類化合物分別以相當于4-(生藥)/kg劑量口服對阿司匹林誘導的潰瘍大鼠有顯著降低其潰瘍指數的作用;對束縛應激性潰瘍大鼠的潰瘍指數無影響。水提取物、水/甲醇提取物對醋酸誘導的大鼠的潰瘍指數也有顯著降低作用。各種物質對正常大鼠的胃酸、胃蛋白酶均無影響,只有水提物可顯著增加正常大鼠已糖胺含量。甲醇提取物,黃酮甙可可顯著降低阿司匹林模型大鼠胃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水/甲醇提取物、水提物和黃酮甙均可增加阿司匹林模型大鼠的已糖胺含量。各種提黃酮甙均可增加束縛應激潰瘍大鼠已糖胺含量。按發油對應激性潰瘍沒有作用。上述結果表明羅勒抗潰瘍成分可能包括黃酮甙;水和甲醇提取物有抗潰瘍活性。它們可能增強胃屏障作用。
2.對補體的作用 羅勒水粗提取物有抗補體活性。但該補體抑制劑體外無細胞毒反應,也未見小鼠全身毒性。
3.毒性 羅勒水煎劑1ml/只(4g/ml)給小鼠灌胃,觀察7d,未見死亡。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芳香。莖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常帶紅或紫色。葉對生;葉柄長0.7-1.5cm,被微柔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6cm,寬1-3.5cm,全緣或具疏鋸齒,兩面近無毛,下面具腺點。輪傘花序有6,組苞片細小,倒披針形,長5-8mm,邊緣有緣毛,早落;花萼鐘形,長4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齒5,上唇3齒,中齒最大,近圓形,具短尖頭,側齒卵圓形,先端銳尖,下唇2齒,三角形具刺尖,萼齒邊緣具緣毛,果時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約6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寬外,4裂,裂片近圓形,下唇長圓形,下傾;雄蕊4,二強,均伸出花冠外,后對雄蕊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物并具被微柔毛;子房4裂,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柱頭2裂;花盤具4淺齒。小堅果長圓狀卵形,褐色?;ㄆ?-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在長江以南地區有逸為野生。
【栽培】
1.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汗濕的氣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佳。
2.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直播:4-5月上旬播種,條播,按行距30-45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薄土1層,以蓋沒種子為宜,播后澆水,約15d左右出苗。苗高10cm左右時間菌1次,按10-16cm留苗。育苗:2-3月于溫床育苗,苗床寬1左右,長可隨意,鋪1層厚10-13cm的馬糞作釀熱物,上覆土15cm,耙平。臨播前澆1次大水,待水滲下后,撒播種子,覆以薄土,播后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上罩玻璃窗或其他透光材料,晚間加蓋蒲席防寒,約10d左右出苗。
3.田間管理:當育苗繁殖的苗高6-10cm時,間苗1次。苗高10-16cm時,選陰天或下午帶土團移入大田,栽后澆水。并經常注意澆水、松土、除草、施肥等。
【性狀】
1.性狀鑒別
莖呈方柱形,長短不等,直徑1-4mm,表面紫色或黃紫色,有縱溝紋,具柔毛;質堅硬,折斷面纖維性,黃白色,中內有白色的髓。葉多脫落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5cm,寬1-2.5cm,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邊緣有不規則牙齒或近全緣,兩面近無毛,下面有腺點;葉柄長約1.5cm,被微柔毛。假總狀花序微被毛,花冠脫落;苞片倒針形,宿萼鐘狀,黃棕色,膜質,有網紋,外被柔毛,內面喉部被柔毛。宿萼內含小堅果。搓碎后有強烈香氣,味辛,有清涼感。以莖細、無根者為佳。
2.顯微鑒別
(1)莖橫切面:方形或下部橫切面為圓形。表皮細胞1列,外具角質層,并見表皮或基殘基。棱角處表皮下具厚角組織。維管束排列成環。韌皮部外側具韌皮纖維束,斷續環列,纖維細胞壁木化。形成層連續成環。棱角處木質部較寬厚;次生木質部細胞均木化。髓寬磊。
(2)葉表皮特征:上表皮細胞垂財壁波狀彎曲。下表皮細胞形同上表皮,上、下表皮均有氣孔,多為直軸式。非腺毛直生或彎曲,長38-1560μm,先端尖,壁具疣點。腺毛有兩種,其一柄部單細胞,頭部并生2(或1)細胞;另一為鱗狀腺毛,柄部單細胞,頭部常為4細胞。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按羅天益云,蘭香味辛氣溫,能和血潤燥。而掌禹錫言多食澀營衛,血脈不行,何耶?又東垣李氏治牙疼口臭,神功丸中用蘭香云,無則以藿香代之,此但取其去惡氣而已。故《飲膳正要》云,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氣,皆此意也。
2.《千金·食治》:消停水,散毒氣。
3.《嘉佑本草》:調中消食,去惡氣,消水氣,宜生食。又療齒根爛瘡,為灰用甚良。又動風,發腳氣,取汁服半合定,冬月用干者煮之。
4.《嶺南采藥錄》:治毒蛇傷,又可作跌打傷敷藥。
5.《現代實用中藥》:為產科良藥,能使分娩前后血行良好,并治胃痙攣、腎臟病。
6.《中國藥植志》:有消暑解熱效用。
7.《南京民間藥草》:葉與丹參煎水服,可通經活血。
8.《廣西中藥志》:疏表,散風熱。治外感頭痛、發熱咳嗽,皮膚癮疹瘙癢。
9.《中國藥植圖鑒》:揉汁可治眼睛胬肉。
10.《廣東中藥》止痛消腫。治風毒瘡,風濕腫。
1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消腫,散瘀止痛。治胃腸脹氣,消化不良,胃痛,腸炎腹瀉,外感風寒,頭痛,胸痛,跌打瘀腫,風濕痹痛,濕疹皮炎。
【摘錄】
《中華本草》
羅勒圖片
羅勒
羅勒1
羅勒2
羅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