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蜜
【藥材名稱】刺蜜【拼音名稱】cimi
【別名】羊刺蜜、草蜜、給勃羅、刺糖、駱駝刺糖。
【科屬】為豆科植物駱駝刺葉中分泌液凝結而成的糖粒。
【產地】分布于新疆、內蒙古、甘肅。
【性味】【性味歸經】甘;酸;平。歸心;肺;脾;小腸;腎經
【功能主治】收斂澀腸;止痛。主痢疾;腹瀉;脘腹脹痛;骨蒸煩渴;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采收儲藏】
夏季有糖粒時,在植株下鋪布,敲打植株,糖顆粒即落下,收集糖粒除去雜質。
【原形態】
駱駝刺 半灌木,高60-130cm。枝無毛或近無毛,灰綠色;針刺密生,刺長1.2-2.5cm。單葉互生;葉柄長3-10mm,被貼生柔生托葉小,脫落;葉片以背面向上,以表面向下生長,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0.5-2cm,寬0.4-1.5cm,先端圓形或微凹,基部楔圓形,兩面被貼生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總花梗刺狀,長1.5-4cm,花數朵;花萼鐘狀,萼齒三角形,極短,無毛或有疏毛;花冠紫色,旗瓣有短爪,長約8mm,翼瓣長約5mm,龍骨瓣較旗瓣略短,較翼瓣長;雄蕊10,(9)+1,二體;子房無毛,無柄。莢果念珠狀,長2.5cm,彎曲,不開裂。種子1-5顆。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沙漠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內蒙古、甘肅。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顆粒狀,直徑1-5mm,我表淡黃色至棕黃色,略具粘性,氣微,味甜。常混有原植物的小刺及倒卵形革質的小葉片。
【化學成份】
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干)含維生素C110mg%、胡蘿卜素10mg%、維生素K、少量維生素B1.熊果酸0.30%、黃烷醇(Flavanol)0.23%。干根含維生素C80mg%、胡蘿卜素6mg%、熊果酸0.75%。本品預試含生物堿。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1g,加水10ml,振搖5min,濾過,濾液照下太方法試驗:(1)取濾液1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在沸水浴上加熱3-5min,溶液產生橙紅色沉淀。(2)紙色譜 色譜濾紙Whatman No.1取上述濾液點樣,以果糖作對照。用正丁醇-冰醋酸-水(4:1:5),取上層15ml,加甲醇3ml作為展開劑;展距15cm;用2.5%a-萘酚硫酸乙醇試液顯色,顯3個藍色斑點,其中上方1斑點與果糖相對應。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骨熱,痰嗽,痢暴下血,開胃,止渴,除煩。
2.《新疆藥材》:療痢疾,腹瀉,腹痛。
3.《新疆中草藥手冊》:滋補強壯,澀腸,止痛。
【摘錄】《中華本草》
刺蜜圖片
刺蜜
刺蜜1
刺蜜2
駱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