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藥材名稱】蟾酥【國家保護 2 類】【拼音名稱】Cha Su
【別名】蟾蜍眉脂、蟾蜍、癩蛤螞漿、蛤蟆酥、蛤蟆漿。
【科屬】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jīng)加工干燥而成。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我國河北、山東、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多為野生品種。
【性味】【性味、歸經(jīng)】辛,溫。有毒。歸心經(jīng)。
【功效】開竅醒神,止痛,解毒。
【中成藥】共有 106 種中成藥使用蟾酥: 血栓心脈寧 心可寧膠囊 梅花點舌丸 麝香保心丸 心寶丸 活心丸 喉癥丸 咽喉消炎丸 牙痛一粒丸 咽速康氣霧劑等。
【應(yīng)用】
1、用于痧脹腹痛,吐瀉,神昏。蟾酥辛溫走竄,有開竅醒神、辟穢之功,故可治夏傷暑濕穢濁不正之氣及飲食不潔所致的痧脹腹痛、吐瀉不止、甚則昏厥之證,常與麝香、丁香、蒼術(shù)等配伍,如蟾酥丸。
2、用于惡瘡,瘰疬,咽喉腫痛及各種牙痛。本品有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腫止痛作用,外用、內(nèi)服皆有良效。用治惡瘡腫毒、癰疽療瘡等癥,以之與雄黃、枯礬、朱砂等配伍,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丸,蔥白湯下,甚效,如《外科正宗》蟾酥丸。治療爛喉丹痧、喉風(fēng)、乳蛾及咽喉腫痛,常與牛黃、雄黃、冰片等配伍,如六神丸。
3、近年用蟾酥治療各種癌腫,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腫止痛作用。如用治肝癌、腸癌、白血病、皮膚癌等,內(nèi)服或外用,均取得一定的療效。臨床亦用于呼吸、循環(huán)衰竭,有迅速而持久的升壓作用,并有顯著的興奮呼吸作用。
【配伍效用】
蟾酥配伍朱砂、麝香、牛黃:蟾酥解毒消腫止痛;朱砂清心解毒;麝香芳香開竅、辟穢化濁、消腫止痛;牛黃清熱解毒豁痰。諸藥伍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熱毒壅阻之喉痹失音、口舌腐爛、咽痛腮腫及癰疽瘡癤等癥。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調(diào)敷或摻膏藥內(nèi)貼患處。內(nèi)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孕婦忌服。嚴重胃潰瘍、胃炎慎服。外用時注意不可入目。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捕捉蟾蜍,洗凈,擠取耳后腺及皮膚腺的白色漿液;或放入缸中,用竹絲攪動刺激或用蒜、胡椒等物塞入其口,使刺激而分泌白漿,用竹刀刮下。將收集的白漿放入圓模型中曬干,為“團蟾酥”;或?qū)诐{直接涂在箬竹葉或玻璃板上曬干,為“片蟾酥”,質(zhì)量較佳。制劑一般采用酒制品。
【炮制工藝】
1、蟾酥粉:取原藥材,搗碎,研成細粉。
2、酒蟾酥:取原藥材,搗碎,用白酒浸漬,不斷攪動至呈稠膏狀,干燥,粉碎。蟾酥10kg,用白酒20kg。
3、乳蟾酥:取原藥材,搗碎,用鮮牛奶浸漬,不斷攪動至稠膏狀,干燥,研粉。蟾酥每10kg,用牛奶20kg。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xué)成分:主要有蟾酥毒素類如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蟾毒配基硫酸酯等,蟾毒配基類、蟾毒色胺類以及其他化合物如多糖類、有機酸、氨基酸、肽類、腎上腺素等。
2、藥理作用:
⑴蟾毒類有洋地黃樣的強心作用,小劑量能加強離體蟾蜍心臟收縮,大劑量使心臟停于收縮期。
⑵蟾酥及其所含成分有局部麻醉作用;以蟾毒靈作用最強,比可卡因大30~60倍而無刺激作用。
⑶蟾酥對大鼠甲醛-濾紙球肉芽肉腫具有抗炎作用;局部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家兔,肌肉注射蟾酥9mg/kg有良好治療效果。
⑷蟾酥具有短暫降壓繼之使血壓升高的作用。脂蟾毒配基、蟾毒靈等具有顯著興奮呼吸和升壓作用;其中脂蟾毒配基臨床作呼吸興奮劑。
⑸蟾酥和蟾毒配基類化合物有抗腫瘤及抗白血病活性,但效果不穩(wěn)定。治療和放療時如與蟾酥制劑合并使用,能不同程度地防止白細胞下降,對已下降者可回升不再下降。
⑹大劑量服用蟾酥及其制劑易引起呼吸急促、肌肉痙攣、心律不齊,最終導(dǎo)致麻痹而死亡
3、毒副作用:蟾酥用于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是:腹腔注射為36.24mg/kg,靜脈注射為41.0mg/kg,皮下注射為96.6mg/kg。
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蟾酥后小鼠出現(xiàn)呼吸急促、肌肉痙攣、驚厥、心律不齊,最后麻痹而死。臨床應(yīng)用本品,服用劑量偏大或注射速度太快時可有中毒反應(yīng),中毒癥狀出現(xiàn)的時間多在用后30~60分鐘。
本品中毒的癥狀表現(xiàn)以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癥狀為主,如:上腹不適、惡心嘔吐、流涎,口腔黏膜可出現(xiàn)白色斑塊,部分病人可有腹痛腹瀉、水樣便、甚者脫水;頭痛、頭暈、嗜睡、口唇及四肢發(fā)麻、膝反射遲鈍或消失,但患者神志多清楚,嚴重者可因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而發(fā)生驚厥;心悸、心慌、心率減慢或呈竇性心動過速、并伴竇性心律不齊,心電圖可見房室傳導(dǎo)阻滯、S-T段下降、T波變形等洋地黃所致典型改變,嚴重的傳導(dǎo)阻滯可導(dǎo)致阿-斯綜合征;中毒晚期可出現(xiàn)呼吸急促、變淺變慢、不規(guī)則,口唇青紫,終至呼吸衰竭,昏迷而死亡。
一般中毒癥狀經(jīng)有效治療后1~12小時多逐漸消失。如未能及時治療,則病情發(fā)展迅速,重度中毒患者可于服本品后迅速出現(xiàn)煩躁不安、抽搐、昏迷、面色蒼白、四肢厥冷、體溫不升、汗出、脈搏細弱、循環(huán)衰竭而危及生命。
蟾酥誤入眼中可引起眼睛紅腫、劇烈疼痛、羞明流淚、甚至失明。
阿托品對蟾酥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腎上腺素則無效。蟾酥經(jīng)煮沸毒性大減。
臨床曾有服用六神丸過量致休克的報告;亦有內(nèi)服蟾蜍引起剝脫性皮炎以及用蟾蜍皮敷眼致心房纖顫的報告。
中毒救治:
⑴催吐、洗胃、導(dǎo)瀉,以減少毒物吸收。必要時高壓灌腸,內(nèi)服蛋清等保護劑,并大量飲水或飲濃茶。
⑵酌情補液,促進毒物排泄。并給予大量的維生素B1、B6、C,有尿后加入適量氯化鉀緩慢靜脈滴入。
⑶如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重者靜脈注射,輕者皮下注射,每日3~4次。如效果不明顯或出現(xiàn)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先兆時,可用異丙腎上腺素1mg加入等滲葡萄糖溶液250ml中緩慢靜脈滴注;如有室性心動過速時可加用利多卡因,以防止發(fā)生室性顫動;休克者可用去甲腎上腺素維持血壓。
⑷若誤入目中,應(yīng)先用大量冷開水沖洗,再用紫草汁滴洗。亦可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沖洗,并酌情用抗生素或可的松類眼藥點眼。
⑸中草藥治療:①鮮蘆根120g,搗汁內(nèi)服;②生大黃15g,煎湯代茶頻服。
【臨床應(yīng)用】
1、治療頻發(fā)性早搏:將蟾酥用膠囊分裝或制成片劑,每粒(片)含蟾酥1mg。開始每次口服1mg,日服3次,如見效,從第四日起每次劑量增至2mg,如仍無效,于第七日再增量至3mg,以后不再增加劑量。療程1個月。治療頻發(fā)性早搏80例(室上性19例,室性61例),顯效26例,有效29例。室性早搏的有效率為68.9%,室上性早搏的有效率為68.4%;病因為器質(zhì)性心臟病者有效率為69.6%,原因不明者為67.6%。〔《中華心血管病雜志》981;(3):227〕
2、治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干蟾粉每次1.0g,強地松每次10~15mg,每日3次口服;紫金錠每次2片,日服2~3次。治療13例,治愈7例,有效6例,多數(shù)在用藥后10天內(nèi)粒細胞開始下降。〔《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2;2(2):35〕
3、治療白血病:125g重蟾酥15只,去內(nèi)臟洗凈加黃酒1500ml,放瓷罐中封閉,置入鋁鍋內(nèi)加熱,煮沸2小時,過濾備用。成人每次15~30ml,每日3次,飯后服,兒童酌減。連續(xù)用藥直至癥狀完全緩解,其后服藥15天,間歇15天,在治療過程中不用其他抗白血病藥,但需配合抗感染、輸血等。治療32例,完全緩解8例,基本緩解24例。〔《遼寧中醫(yī)雜志》1984;8(4):18〕
4、治療皮膚癌:蟾酥10g,研細,放入30ml生理鹽水中,浸泡10~48小時后,蟾酥成糊狀,再加入外用的磺胺軟膏拌勻,制成含10%或20%的軟膏備用。腫瘤周圍以75%乙醇消毒后,將軟膏均勻地涂腫瘤上。治療40例,19例癌腫消失,活檢后未發(fā)現(xiàn)癌細胞,有效率為47.5%,五年治愈率為22.5%。〔《腫瘤防治研究》1980;(2):57〕
5、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用1%蟾酥酊涂患處,每日2~3次。治愈經(jīng)多種方法未能治愈的局限性神經(jīng)性皮炎8例,對明顯苔癬樣硬化者效果較好。〔《浙江中醫(yī)雜志》1985;(9):403〕
6、治療結(jié)核性瘺管:蟾酥0.1g磨細過篩,加香油100ml攪勻,裝瓶備用。用細導(dǎo)尿管插入瘺管引流后,再用紗條浸本藥充填傷口,保留1~2小時,開始每日換藥1次,以后隔日1次。治療40例,臨床痊愈36例(其中3個月以內(nèi)痊愈者20例),好轉(zhuǎn)4例。〔《中藥通報》1981;6(6):35〕
蟾酥圖片
蟾酥
蟾酥藥材來源---蟾蜍
蟾酥藥材